1991年中国江淮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
东亚大气环流异常 :导致梅期雨季提前、雨势猛烈且持续时间长,超出了水利工程的处理能力。气象因素
降水异常:
1991年淮河流域在7-8月期间出现了极端的降水异常现象,降雨量远超历史同期,导致洪水泛滥。
强烈台风影响:台风“凤凰”和“鲇鱼”在8月份登陆中国沿海,给淮河流域带来了强降雨,加剧了洪涝灾害。
暖湿气流活动异常:湍流、剪切流和低涡等暖湿气流活跃,与降雨分布密切相关,导致淮河流域北部、黄淮平原和中下游地区出现复杂的气流系统,加剧了季风旱涝的不平衡。
自然地形条件 :里下河与太湖平原周围高中间低的碟形洼地地形和相对独立的封闭性水系,易于发生洪涝灾害。人为因素
围湖垦殖和封堵河道:
这些不恰当的活动减少了湖泊的蓄洪能力,封堵了河道的排水能力,加剧了洪涝的危害。
城市、工矿企业防洪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防洪措施,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综合以上因素,1991年江淮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自然气候异常、强烈台风影响、暖湿气流活动异常以及人为活动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