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吸光度的测量条件时,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应选择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以获得最大灵敏度和准确度。
若最大吸收波长不在仪器可测范围内或存在干扰,可选择ε随波长变化不大的波长。
参比溶液的选择
当试液及显色剂均无色时,使用蒸馏水作为参比溶液。
若共存离子有吸收,且显色剂无吸收,使用不加显色剂的被测试液作为参比溶液。
若显色剂有吸收,可加入掩蔽剂掩蔽待测离子后,再加入显色剂作为参比溶液。
若显色剂有颜色,选择不加试样的试剂空白作为参比溶液。
吸光度读数范围的选择
通常控制溶液吸光度在0.2-0.7之间,以减少测量误差。
通过调节溶液浓度或比色皿的厚度,将吸光度调节到最适读数范围。
仪器精度和波长范围
使用精度符合要求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检查波长范围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标准曲线的制作
制作标准曲线,通过测量不同含量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以建立吸光度与待测物质含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选择合适的测量条件对于获得准确可靠的吸光度读数至关重要。请根据具体的实验需求和条件进行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