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离子荷质比(m/z)来分析物质组成的技术。以下是质谱分析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质谱分析基本步骤
样品准备:
根据分析要求准备样品,可能包括样品提取、纯化等步骤。
离子化:
样品在离子源中被电离,通常是通过电子轰击或其他方法使分子获得电荷。
质量分析:
离子通过质量分析器,利用电场和/或磁场按质荷比分离。
检测与记录:
离子通过检测器,其产生的信号被记录为质谱图。
数据处理:
对质谱图进行处理,提取有关分子的信息,如质荷比、离子丰度等。
质谱图术语
质荷比 (m/z):离子质量与电荷数的比值。
峰:质谱图中表示离子信号的图形元素。
基峰:质谱图中指定质荷比范围内强度最大的峰。
总离子流图:显示所有离子强度的质谱图。
定量分析
选择数据:打开包含目标样品数据的project。
切换样品:在不同样品间切换浏览。
提取离子对信息:软件自动提取离子对信息。
峰面积积分:对离子对的峰面积进行积分,以进行定量分析。
质谱仪类型
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L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用于非挥发性或热不稳定化合物的分析。
FT-ICR: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提供高分辨和高准确度的质谱数据。
分析条件选择
色谱条件:包括色谱柱类型、固定液种类、汽化温度等。
质谱条件:包括电离电压、扫描速度、质量范围等。
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质谱仪和分析条件以满足样品特性和分析要求。
质谱分析可以提供分子量、元素组成、分子结构等信息。
定量分析时,可能需要使用标准曲线和校准样品。
质谱分析是一种强大的分析工具,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