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的故事源自春秋时期的楚国,主要讲述了卞和献玉的故事。根据传说,卞和在荆山发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他先后将其献给楚国的三位君王,但都因为玉工鉴定为石头而被认为是欺君,先后失去了左脚和右脚。楚文王继位后,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下痛哭三天三夜,最终感动文王,命人剖开璞玉,发现里面确实是稀世宝玉,于是命名为“和氏璧”。
和氏璧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如《史记》、《战国策》等,并且成为了忠诚与冤屈的象征。后来,和氏璧在战国时期的赵国和秦国之间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完璧归赵”,即蔺相如巧妙地将和氏璧从秦国带回赵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