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录生`这个词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指的是那些考试成绩未达到进士或举人等级,但又有一定成绩的考生。这些考生可以被收录进官学进行进一步学习,以便将来有机会参加更高等级的考试。誉录制度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通过重新抄写考生的试卷来防止阅卷官员通过笔迹来舞弊,从而确保考试的公正性。
在科举考试中,考生的原始试卷被称为`真卷`,而誉录后的试卷则被称为`草卷`。誉录的卷子会送给考官评阅,而真卷则存档。这一制度始于北宋,并在科举制度中起到了规范考试行为的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誉录生`与`正录生`是不同的概念。`正录生`通常指的是在中考、高考等现代教育体系中,学生凭借自己的考试分数达到招生学校的标准,并被正式录取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