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齿空(齿孔)主要是为了方便撕开和区分邮票。在没有齿孔的早期邮票中,人们需要使用剪刀将邮票一枚枚剪开,这带来了很大的不便。1854年,英国邮政部门首次发行带有齿孔的邮票,这种设计大大简化了撕邮票的过程。
齿孔的设计还涉及到邮票的边缘处理,分为“孔”和“齿”两部分。撕开后,单枚邮票边缘凹进的半圆形部分称为“孔”,而凸出的部分则称为“齿”,合起来统称为齿孔。
此外,齿孔的度数也是研究邮票和鉴别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不同度数的齿孔代表了不同的打孔方式和打孔机齿针的排列形式,这些细节有时会因打孔机或打孔技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成为邮票收藏和鉴别的特点之一。
齿孔的设计不仅提高了使用邮票的便利性,还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有时设计师会将齿孔作为一种设计元素,用以美化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