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设计审计是审计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确定测试目标 :审计人员根据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并据此确定拟测试的控制。定义总体
适当性:
确保总体适合于特定的审计目标,包括测试的方向。
完整性:包括代表总体的实物的完整性,并确定某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中是否存在及存在哪些应当单独测试而不能放在总体中的项目。
同质性:总体中的项目应当具有相似的特征,以便于进行有效的抽样。
考虑影响因素
总体:审计对象总体的特征。
抽样单元:从总体中选取样本的基本单位。
抽样风险:选取的样本不能代表总体的风险。
非抽样风险:审计程序本身导致结论不准确的风险。
异常误差:样本中可能出现的与预期不符的误差。
分层:将总体分成不同的层,每层内部具有相似特征。
可容忍错报:审计人员愿意接受的最大错报金额。
可容忍偏差率:审计人员愿意接受的最大偏差率。
确定样本量:
基于上述因素,审计人员需要计算并确定合适的样本量,以便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
选取样本:
根据确定的样本量和设计,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实施审计程序:
对选取的样本进行详细的审计测试。
评价样本结果:
分析样本中的误差,并根据这些误差推断总体的特征,最终形成审计结论。
样本设计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或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以支持或反对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这一过程对于确保审计质量和准确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