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的对华态度是复杂且多面的,具体可以总结如下:
初步考虑改变对华政策:
肯尼迪在上任初期考虑改变美国长期对新中国的封锁和敌视政策,并着手改善与新中国关系。
对华政策上的矛盾:
尽管肯尼迪有改变对华政策的意愿,但美国国内主流观点仍将中国视为对自由世界的威胁,导致肯尼迪政府未能形成具体对华缓和政策。
“厨房辩论”:
1962年,中美之间发生了著名的“厨房辩论”,这显示了肯尼迪政府时期中美之间在紧张中寻找沟通可能性的努力。
未实施武力方案:
肯尼迪政府曾对中国核武发展表示焦虑,并考虑采取武力制止方案,但最终未能实施,因为肯尼迪遇刺身亡。
客观立场:
肯尼迪的某些言论和行动显示了他对华立场的相对客观,例如他曾承诺停止对华挑衅,并计划撤回大量驻外美军。
最终遇刺:
肯尼迪遇刺身亡后,他关于改变对华政策的计划也随之搁置。
综上所述,肯尼迪的对华政策虽有积极考虑,但受当时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影响,未能形成明确且持久的政策改变。他的遇刺事件也使得他的一些计划未能得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