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环蛇(学名:Bungarus fasciatus)是一种环蛇属的毒蛇,具有以下特征:
形态特征
全长约为1000-1800mm。
头部椭圆形,与颈部区分不明显。
背部呈黑色,体侧有宽度大致相等的黄色环纹。
尾部短圆钝。
头背具有9枚大鳞片,背鳞平滑,全身共有15行。
生活习性
夜晚活跃,白天则盘着身体不动,把头藏于腹下。
主要捕食蜥蜴、鱼类、蛙类、鼠类等小型脊椎动物。
也能吞食其他蛇类及蛇蛋。
性温顺,但行动迟缓。
分布情况
主要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的地区,包括中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云南南部。
毒性
具有前沟牙,毒性强烈,但不如其近亲银环蛇。
毒液以神经毒为主,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如流涎、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肌肉麻痹等。
生态价值与风险
金环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种,其蛇体浸酒及蛇胆也被用于中药材。
由于过度捕杀,金环蛇的物种数量在1997—2007年间下降了50%。
尽管金环蛇性格温顺,不主动攻击人类,但因其毒性强烈,仍应避免不必要的接触。
请注意,金环蛇是剧毒蛇,遇到时应保持安全距离,并及时联系专业的野生动物保护机构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