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驾是中国古代官名,全称为别驾从事史,亦称别驾从事。这一官职主要出现在汉朝,是州刺史的佐官。当刺史出巡其辖境时,别驾会乘坐驿车随行,并且因为其地位较高,通常不会与刺史同乘一辆车,而是单独乘坐一辆车,因此得名“别驾”。别驾的职责主要是协助刺史处理政务,如安排行程和汇总汇报工作,其工作性质类似于现在的秘书。
在汉朝的官制中,别驾属于国家在编人员,并领取国家俸禄。这一制度在西汉和东汉初期得以实施,但到了东汉末期,制度有所变化,各州刺史和州牧可以自辟别驾。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别驾的地位和职责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隋朝初期,随着郡县的废除和州的设立,别驾被改为长史。唐朝初期,别驾曾被改为郡丞,后来又经历了变更,其中高宗时期再次将别驾改为长史。此外,在特定时期,如东晋咸康年间,江州曾设置别驾祭酒这一官职,但在南朝宋时期就不再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