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被称为“淹城”的原因主要与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遗址有关。这座古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是春秋时期保存最完整、形制最独特的地面城池遗址。以下是有关淹城的一些信息:
历史背景
淹城始建于约2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它曾是春秋战国时期淹国的国都。
据史书记载,淹城由泥土夯筑而成,城墙最高可达20米,墙基宽25-30米。
建筑特点
淹城具有独特的三重城垣和三条护城河,这种建筑形制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
名称由来
关于淹城的名称,存在多种说法,但较为普遍的解释是,它得名于春秋晚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札。季札不满后一代吴王阖闾的上位手段,立誓终身不入吴国,并在自己的封地延陵挖河筑城,取名淹城,意为“淹留至死”。
文化价值
淹城不仅是一处军事设施,也是当时的文化中心,其规模和建筑技术体现了当时的高超建筑水平。
淹城遗址内丰富的文化和考古发现,使其成为吸引游客参观的热门景点。
保护现状
淹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修复和开发,现已成为集历史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综上所述,常州被称为“淹城”是因为这里保存有一座名为“淹城”的春秋时期古城遗址,这座遗址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制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而著名